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文章

文章

《财务案例研究》试题及答案

发布人: 日期:2007-06-03 00:00浏览次数:3235点赞次数:0
湛江开大,湛江开放大学,湛江市财政职业技术学校,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湛江电大,中专教育,中职教育,成人教育,成人大专,成人本科,官网,教育部电子注册,国际学历绿卡。湛江开放大学(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办学三十年来...

 一、单项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45分)

      1.根据本教材案例四说明可转换债券筹资与发行普通股或普通债券筹资有何不同?

      答:从可转换债券自身特性看,发行可转换债券无疑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最佳选择。
      (1)融资灵活。是因为可转换债券一旦转换成股票,上市公司依然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资本供给,除非发生股价远远低于转股价格的情况(深宝安转债就是失败的例子),因而可转换债券仍然具有债务和股权的双重性质,使公司具有融资的灵活性。
      (2)融资成本低。即使出现意外情形,可转换债券也是一种低成本的融资工具,根据《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率不超过银行同期存款的利率水平,依照这个水平,可转换债券的融资成本应该是所有债权融资方式中最低的。另外,可转换债券利息可以当做财务费用,相比红利来说,一定程度上也起到避税的作用,这使相同条件下增加了留存收益。
      (3)缓解对业绩的解释。可转换债券赋予投资者未来可转可不转的权利,且可转换债券转股有一个过程,可以延缓股本的直接计入,因此发行可转换债券不会像其他股权融资方式那样,造成股本极具扩张,从而可以缓解对业绩的稀释。
      (4)发行可转换债券可以获得比直接发行股票更高的股票发行价格,根据《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转股价格的确定是以募集说明书前30个交易日股票的平均收盘价格为基准,并上浮一定幅度,因此一般情况下相比较配股和增发来说,在扩张相同股本的情况下可以募集更多资金。
      (5)具有转债市场。
      (6)由于国家对增发新股的要求条件越来越严格,企业因此将发行可转换债券放在了融资计划的首位。


      2.分析本教材案例七新华集团采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并简要说明其施行的效果如何?

      答: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员工在成果实现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新华集团为调动预算执行者的积极性,公司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如在日常业绩考核的基础上,设立了经营者奖、效益奖、节约奖、改善提案奖等四个方面的奖项。其涵盖了设计者、管理者、执行者等各个方面的人员,使集团全体成员能够上下配合,共同努力、全方位地促进目标利润的实现,来确保新华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
        
      通过新华集团预算考评制度中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实施后能够促使人们由被动的提高劳动效率转移到积极、主动的提高劳动效率上来,其结果是以预算目标为标准,通过实际与预算的比较差异分析,确认其责任归属,并根据奖惩制度的规定,使考评结果与责任人的利益挂钩,达到人人肩上有指标,项项指标连收入,起到了激发、引导执行者完成预算积极性的作用,对于实现预算目标是非常有益的。
     

    3. 本教材案例十四中,佳和的市值大约6.3亿元,每年对科新的利润贡献率8.5%,每年的资产回报率5%,而出售佳和按照售价4.5亿元计算,每年的回报率是多少?你是否也同意“出售所得要远远高于继续持有的所得”?试从财务上加以评价。


      答:(1)总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回报率)=净利润/总资产
               5%=3529万元/总资产     (3529万元按2000年净利润计算)
               总资产=70580万元
          (2)按5年计算,每年利润贡献4.5亿元/5=9000万元
               每年总资产利润率=9000/70580*100%=12.7%
          (3)按10年计算,每年总资产利润率=6.3%
      按上述计算结果表明,出售所得高于持有所得,但前提是利润的增长不低于2000年的金额,资产的扩充与目前相同,否则结果会不同。
    对继续持有或出售的评价从财务上主要关注资产回报率、利润贡献率、及对现金流量的、机会成本等影响,如果更精确地计算还应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二、综合案例分析题(本题55分)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本综合案例分析题命题教师将不提供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但案例分析题中涉及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及主要计算过程;需要进行理论分析的则要注明相应的国家财经法规。评卷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给予适当的分数)
     
    参考答案: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靠提高产品售价获取利润已不现实。在产品售价不变甚至降低的情况下,降低产品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降低成本首选必须严把材料采购关。过去,我国大多数企业实行的是分散采购,一对一谈判的采购方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1、采购支出效率低下
      在采购预算编制时,各支出部门都积极争支出,争项目。财务按预算拨款后,各支出部门自行安排资金的使用,完全没有采购监督。在采购资金使用过程中,除存在大量挪用现象外,还出现了盲目采购、重复采购等问题,对被采购材料和服务的价格质量比考虑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考虑,因此购买质次价高产品甚至骗的现象屡屡发生。这种分散、无序、缺乏监督和公开竞争机制的采购,导致了大量采购支出的浪费和使用效率的低下。
      2、采购决策透明度不高

      由于缺乏公开招标机制,企业的采购最终是由少数分管领导作出购买决定,在价格谈判时常常是个人因素起决定作用,在确定供货商时,也常常搞假投标、人情标。由于购买决策方式很不透明,因而出现了大量的权钱交易,人情交易,在材料的购置中,贪污、受贿、损公肥私现象非常普遍,这些行为不公使采购资金受损而且使产品的质量没有保证,使企业形象受到破坏,最终,导致企业丢掉市场。
      3、采购动作很不规范

      从预算编制,采购计划制定到采购方式的确定,以及招投标程序,资金拨付等,缺乏相应的制度和办法。由于无章可循,无规可依,致使大量不公平竞争现象及腐败现象滋生、繁衍、发展。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采购环节上隐性流失的“漏洞”,远比生产现场的跑、冒、滴、漏严重。漯河卷烟厂在企业采购这个“老大难”问题上,大胆探索,试行采购公开竞争招标,集中统一采购,有效地防止了个人专权行为,使企业采购走上了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轨道。
     漯河卷烟厂成功的奥秘何在?克服采购失控问题的出路何在?
      我认为,关键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1、决策透明
      “隐藏的权力公开化,集中的权力分散化”,使采购走出“暗箱”操作。企业应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企划、财务、采购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采购监控领导小组,重大事项(如大宗原材料采购定价等)共同研究,集体决策,统一监控。其他事项按采购金额大小,分级明确权限和责任,避免相互越位。此外建立并明确规定个权限的合理范围,超过某一指定金额的购货,必须经由竞争性的投标手续完成。漯河卷烟厂成立原辅材料管理委员会就是为了使决策透明,编目私下交易。
      2、信息公开                 
      企业应利用全国各地及本企业内部的价格信息网络,广开价格信息来源,并使信息在内部公开。各级参与决策的人员应充分掌握必要的信息,在采购过程中充分进行质量、价格等方面的比较,通过有效的竞争投标和卖主评估以获得最佳的价格、质量和服务,实现最优选择。漯河卷烟厂设立信息中心的做法很好地体现了对价格信息的重视及充分运用。
      3、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如果说决策透明,信息公开不可少,那么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则是解决采购问题的法宝。在采购中,应实行“三审一检”,即审核采购计划、审核价格、审核票据、检查质量。上述环节应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承担。“三审”保证低价,“一检”保证质量,从而质量限度地消除了腐败。另外企业在请购、订货、验收和付款方面必须编制正式的书面处理手续,处理手续必须做到职务分割,任何人不能身兼二职,以免妨碍内部牵制制度的有效性。
      4、管理制度化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用制度去约束和规范行为,以制度保证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从采购预算的编制、采购计划的制定到采购方式的确定,以及招投标程序,资金拨付等都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办法,使采购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从总经理到一般购销人员谁都没有特权,谁都不能违“制”而行。漯河卷烟厂有关采购管理的规章制度从案例简介可知定得很细、很精密,各种关系户想推销质次价高的产品已无空子可钻,整个采购过程都很规范,每个细节都是高标准、严要求,这样既令广大供应商信服,又使企业自身提高了采购质量,降低了采购费用。
      5、责任清晰,奖惩严明
      采购各个环节人员。必须权责明确,各司其职。企业应建立永久可追溯的台账制度,使不正当采购行为逃得过今天逃不过明天,并对违规人员给予严惩,直至移送司法机关;此外企业可探索构建采购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有功人员予了重奖,委以重任。像漯河卷烟厂实行的廉政责任制就较好地体现了这种理念。
      显而易见,漯河卷烟厂竞标采购这项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举措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我们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不是所有的企业,所有的项目都适用公开竞标采购,竞标怨不是惟一好的采购形式。任何企业都应考量自身情况,因地制宜,量体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