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案例研究》部分课后题答案补充
我们课堂总结中有部分课后习题的答案教材上没有或不是很系统,这里我们把这一部分题的答案补充一下:
案例四课后习题三第二问的答案:
选择有利的发行时机.股市高涨时宜直接增资配股,一来配股溢价相应抬高,公司能募集到更多资金;二来二级市场交投活跃,配售新股趋于踊跃。股市低迷时宜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因为可转换公司债券是公认的防守进攻型投资工具,其市场波动小于其对应的基准股票的市场波动,在股市处于跌势或盘整时期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比较有利。一般选择一个股价位于历史上中等偏下的次低区域作为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时段,较为适宜和理想。
案例五课后习题(二)第8问的答案:
即投资与筹资相分离原则的关系问题,这里再明确一下:
(1) 投资指一个项目的资金投入状况,而筹资指如何通过合理的方式募集资金.
(2)本案例中,考虑项目财务可行性时采用的是投资与筹资相分离原则.即比较本案例的固定资产投入项目时,主要比较这个投资项目的报酬率的大小,而不考虑其资金是借来的还是自有的,也就是说我们不希望由于融资差异来影响对项目本身的判断.所以采用投资与筹资相分离原则.
案例六课后第三题的答案:
内部审计与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关系.
财务总监委派制是母公司向子公司委派财务总监的一种制度,财务总监就是以出资者的身份来监督、控制经营者的财务活动和企业全部财务收支过程。
内部审计与财务总监委派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作为所有者的母公司的权益,二者对减少子公司投资失误,防范经营风险、避免资产流失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内部审计中的审计人员仅对子公司的经营过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审核、监督,并不直接参与该公司的经营、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实际工作;而财务总监委派制的财务总监作为母公司财务部门的编制人员,由母公司直接委派到子公司,负责子公司的财务监督、参与子公司的经营决策,并认真执行母公司制订的资金财务管理制度。
案例十课后理论分析
第(二)题的第3题的答案:
说明选择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的原因.(1)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资产的比率.(2)将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主要是因为该指标教好地反映了企业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和资本经营综合效益,同时,该指标与企业价值与股东切身利益最为相关.(3)但是,企业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考察应该注意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确认经营者参与分配的资格,即是否创造了剩余贡献.二是依据剩余贡献的大小,核定经营者参与分配比例问题.进而确定经营者有望得到的最大剩余贡献额.也就是说,在考核净资产收益率的时候,必须要看资产收益率是否超过股东投资的机会成本率,或者实现的税后利润能否补偿股东投资的机会成本.否则,没有了高质量的来源过程与能量源泉,财务成果将会失去持续稳定地增长的根基.
第(三)题的答案:
分析要点:(南口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分配方案)
1、该分配方案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分为监事、董事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三类。同时又将其分为外部人员与内部人员。且在薪酬设计上进行了区别对待,比较符合实际情况。而且在不同薪酬种类上支付方式也有区别,比较符合其设置目的。
2、在薪酬的构成设计上:监事报酬由所在工作岗位的岗位收入及固定津贴构成。外部监事只领取固定津贴,不在公司领取岗位收入;在公司兼任其他岗位职务的董事,其报酬由固定津贴、基薪收入和风险收入构成;外部董事的报酬由固定津贴和风险收入构成;非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由基薪收入和风险收入构成。
这种构成改变了原来企业薪酬设计上的单一构成,从几个方面对高管人员进行考核。尤其在董事与高层经理人员的薪酬中包含了风险收入,比较合理。
3、风险收入部分的设计比较符合企业有效建立激励机制,同时其设立依据为企业的经营业绩。在条款中将经营业绩对分配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使其具有了较好的可操作性。
4、但该分配方案的缺点也是相当明显的:首先是风险收入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较轻,这样对于高管人员的约束和制约作用不是很明显,另一个结果便是体现不出其相应的激励作用。其次风险收入的考核依据仅有利润一个指标,缺乏全面性。最为关键的是利润作为考核指标有着很明显的缺陷,因为利润操纵和利润便于操纵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只以利润为考核指标而缺乏其他指标相配合,考核结果必然缺乏相适应的合理性与客观性。第三,对于高管人员的薪酬支付方式也有较为明显的缺陷,即单一的现金方式进行,没有其他方式相配合,与第二个因素相加容易导致高管人员的短期行为。对此情况企业应采用当前常见的员工持股计划与之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