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文章

文章

学校管理心理学习重点提示(7-9章)

发布人: 日期:2007-06-25 00:00浏览次数:3305点赞次数:0
湛江开大,湛江开放大学,湛江市财政职业技术学校,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湛江电大,中专教育,中职教育,成人教育,成人大专,成人本科,官网,教育部电子注册,国际学历绿卡。湛江开放大学(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办学三十年来...
第七章 学生心理与管理
  对本章的学习大家应主要了解:学校教育的特点及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作用、课堂管理的目标、课堂管理过程及相关的技能、最小干预原则及对纪律问题的处理、奖励和惩罚及其实施原则、班级群体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班集体的建设、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二、重点提示
  1.在现代社会中,接受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最重要的环节。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专门机构,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可控性和准社会性的特点。
  学校教育基本上是诱导——遵从的过程。学生在学校实现个体社会化主要是通过三种心理过程,即服从、认同和内化来实现的。
  2.学校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学内容、教师、校园文化和同辈群体等因素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其中教师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3.学生年龄特征是指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4.教学总是伴随着管理过程进行的。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具有自身的特点。课堂管理的目标是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有效的学习时间、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和让个学会自我管理。
  5.课堂管理的过程包括设计、建立、维持和完善课堂常规,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课堂管理的任务是不同的。
  6.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课堂管理技能。在具体操作中,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学习,预防学生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发生,并遵循最小干预原则,追求“无痕”管理的境界。对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教师要发挥教育机智,慎重处理。奖励和惩罚是教师最经常使用的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奖励和惩罚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作用,实施时要遵循科学的原则。
  7.班级群体是学校组织的基本单位,具有教学、教育和管理的功能。班级群体也是学生学校生活的最微观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建设好班级群体是班主任教师的重要职责。群体有不同的发展水平,集体是最高水平,达到集体水平的班级群体称为班集体。班集体的形成要经过松散期、同化期、凝聚期和形成期四个阶段。
  8.学生的心理健康既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又是有效实现学校教育的基础条件,所以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指导;生活指导;职业指导和青春期教育。
  第八章 学校领导心理
  对本章的学习大家应主要了解:领导的含义、权力的含义及构成、学校领导者的影响力因素、怎样提高学校领导影响力;影响领导行为的权变因素;四分图模型、管理方格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道路---目标理论、费德勒权变模式、领导风格研究。
  二、重点提示
  1.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所期望目标的行为过程。这一过程包括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诸因素。学校领导具有两个功能,即组织功能和激励功能。
  2.权力是人们认定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指挥、影响、控制他人,并使其服从的能力。权力一般可分为职权和权威两大类。职权是个人因职位而获得的组织赋予的权力。职权来源于领导者的职务、地位。权威是由领导者个人的所具有的知识、才能和性格所决定。
  3.学校领导者影响力主要包括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两大类。权力性影响力是由社会赋予领导者特定的职务、地位、权力、资历等构成的。其特点:(1)对他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违抗性;(2)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双方有疏远与离心倾向;(3)是外力推动形式,其作用有限;(4)师生员工处在被动服从的地位,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由领导者的品德、才能、知识、感情等自身素质和行为特征而产生的影响力。其特点:(1)是自然性的、非强制性的;(2)师生员工心悦诚服,自觉自愿接受;(3)学校领导者与师生员工之间关系和谐,心理相容;(4)其影响力更强大,更持久。4.提高学校领导者的影响力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正确使用权力性影响力;(2)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水平;(3)正确处理两种影响力的关系,使用好权力资源。应大致了解以上三方面的内容。
  5.学校领导应正确处理两种影响力的关系,使用好权力资源。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职权和权威对人的心理和行为都发生影响,但是它们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2)职权是权威的基础。离开了职权,权威没有意义。(3)权威是职权的支持和补充。
  6.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研究即指将领导行为归为两种独立的行为维度,即关心人与关心组织。横坐标表示关心组织、纵坐标表示关心人。这两个领导行为维度在中点处交叉,便形成四种领导行为类型:(1)低关心人,高关心组织;(2)高关心人,高关心组织;(3)高关心人,低关心组织;(4)低关心人,低关心组织。
  7.管理方格理论
  管理方格理论是美国管理学者布莱克和莫顿1964年在领导行为四分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理论可以用九等分的方格图表示。横坐标表示领导者对工作的关心程度,纵坐标表示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该图型每一小方格代表一种领导行为类型,可以有81种组合,取其四角和中心可分出五种典型的领导行为类型。即:1.1方式是软弱型领导。9.1方式是任务型领导。1.9方式是俱乐部型领导。5.5方式是中间型领导。9.9方式是团队型领导。
  8.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组织心理学家卡曼提出的。他发现俄亥俄的两个领导行为维度并不能预测领导效率。领导的有效性,因环境不同而异,同时他受瑞丁三维领导者模型和阿吉里斯不成熟-成熟理论的启发,将成熟度这一概念作为一种环境变量来考虑。并试图找出领导方式与下属成熟度之间的某些关系。该理论认为,高工作、高关系的领导并不一定总有效,反之,低工作、低关系的领导也不一定就无效。这要有组织中成员的成熟度而定,当组织成员由不成熟趋于成熟,有效的领导行为应按下列顺序进行调整。
  当职工不成熟时----应采取命令式领导方式,即高工作、低关系。
  但职工初步成熟时----应采取说服式领导方式,即高工作、高关系。
  当职工比较成熟时----应采取参与式领导方式,即低工作、高关系。
  但职工非常成熟时----应采取授权式领导方式,即低工作、低关系。
  因此,领导者应根据被领导者的成熟度,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才能收到最佳领导效果。
  9.1962年,美国组织心理学家菲德勒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他认为领导者的领导效能不仅受个人领导风格影响,更与他所领导的组织的一些情境因素有关。主要有(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上下级关系的好坏,下级对上级的尊重、信任程度,都会影响下级是否愿意追随上级并与之合作;(2)工作结构。每一项工作或任务结构是否清楚、明确,以及人们的态度表现,这些都会影响工作绩效。(3)领导者拥有的职权。某一职位的权力是由领导者对下属的实有权力所决定,有了明确职权、或权力较大的领导者比没有此种权力的领导更以博得他人的追随。
  以上三种情境又各自分为好与差、强与弱、大与小等两种情况,其组合成8种不同情况,决定情境对领导者的有利程度。他又认为,一个领导者的领导类型可用“最不受欢迎的共事者”(LPC量表)作为测量来加以鉴定。LPC分数高的人,比较关心人际关系,倾向于员工导向。LPC得分低的人,比较重视工作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倾向于工作导向。菲德勒根据1200个团体的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求出了领导人LPC分数与该团体的工作效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将它们与情境配合起来,得到了一个模式图。结果表明,在非常有利和非常不利的情境中,工作导向的领导效果较好;在中等有利的情境下,人员导向的领导效果较好。
  10.道路—目标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领导者的行为只有在帮助下属实现他们的目标时才会被下属接受,领导者的职责是帮助下属排除障碍,使其顺利完成组织目标。最有效的领导应该能为下属构建一条到达目标的路径,使下属顺利完成目标。该理论认为领导者在应付不同的情境时,有如下四种领导方式可供选择使用:(1)指令性方式。领导发布指令、明确告诉下属做什么,怎么做?决策时没有下级参与。(2)支持性方式。领导者对下级友善关心,平等待人,从各方面予以支持。(3)参与性方式。领导者与员工分享信息,决策时征求采纳下级的建议,并让下属参与。(4)成就定向式。领导者给下级提出挑战性目标,并相信他们能达成目标,加强成就激励。
  11.勒温等人早在1937年通过对学生群体的领导方式的实验研究,提出了专制、民主、放任三种不同类型的领导作风。
  第九章 学校组织心理
  对本章的学习大家应主要了解:学校组织的特点、功能,学校组织结构设计与新发展,学校工作设计,学校组织文化的内容结构。学校组织的概念与特点,学校组织改革的时机、过程、原则、内容,学校组织的有效性,学校组织设计要素与组织结构形式、学校组织文化的内容结构及其建设策略。
  二、重点提示
  1.学校组织是学校领导者和管理人员、教师等在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中,通过实施有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身心发展环境,使其顺利完成社会化进程的规范性的、多群体构成的、层次结构系统。学校组织的特点主要是:(1)教师工作的松散化和弹性化;(2)非教学部门管理的紧密化;(3)学校组织的人性化;(4)信息的开放化和组织的学习化。
  2.对于学校组织的设计要素,大家要着重把握“管理幅度”的概念,理解学校组织在“指挥系统(命令链)、集权与分权、管理幅度”上的设计要点,理解学校组织在“工作专门化、部门化、正规化”等方面的设计要点。
  3.对学校组织的结构,大家要理解直线-职能型学校组织的命令链特点;理解扁平化学校的特点。对学校组织的
  4.对学校工作设计,大家要注重对工作丰富化的理解和应用。
  5.对学校组织的变革与开发,要掌握勒温的变革过程理论,即勒温提出的解冻、变革、再冻结的三个步骤。要理解学校组织以人为中心、以结构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等变革与开发取向,尤其是要掌握近年来,学校组织在人、结构、任务、技术等方面的变革与开发趋势。
  6.对于校园危机管理,大家要掌握其三个阶段,即:事前预防阶段、事发应变阶段和事后重建及防止再度发生阶段。
  7.对学校组织文化,要了解学校组织文化内容,包括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学校组织气候等含义。
  8.要理解并应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策略等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