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文章

文章

学校管理心理课程教学方案

发布人: 日期:2007-05-11 00:00浏览次数:3351点赞次数:2
湛江开大,湛江开放大学,湛江市财政职业技术学校,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湛江电大,中专教育,中职教育,成人教育,成人大专,成人本科,官网,教育部电子注册,国际学历绿卡。湛江开放大学(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办学三十年来...
 学校管理心理是1999年秋季开办的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育管理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中惟一的一门心理学课程。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的顺利实施和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特依据本专业的实施方案制定如下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本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1.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学校管理心理是中央电大高等专科教育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文字教材名称为:学校管理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就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获得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理解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了解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规律分析并解决学校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录像课15学时,录音课9学时,2001年春季开课。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突出特点是:边缘性和应用性。边缘性是指学校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是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各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将其理论综合运用于学校管理活动中的一门科学。应用性是指学校管理心理学以学校管理活动中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与直接解决这一领域的实际问题密切相连。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教育学、管理概论、学校管理。
2.本课程的教学思路及主要内容
  管理活动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引发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如果我们了解的人们的个性因素及相应的环境背景,我们就可以预测和控制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管理效能。在明确本课程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大家了解本课程的知识结构和主要内容。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共分为9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管理;第三章---教师积极性的激励;第四章--- 教师心理与管理;第五章--- 学校中的群体心理;第六章---学校中的人际关系;第七章--- 学生心理与管理;第八章---学校领导心理;第九章---学校组织心理。
3.本课程的学习对象
  本课程的学习对象是我国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的中小学管理人员、教育行政干部和小学教师。他们的主要优势是:学习动机普遍强烈,愿意通过理论学习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目的明确,渴望管理知识和管理学历的提高;有着足够的管理工作经验;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较强。但他们也有着明显的劣势,即: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因经济状况较差,学习资源亦相对匮乏;工作和生活负担较重,缺少学习时间;因为年龄较大,记忆力相对减弱。在学校管理心理学的课程建设及具体实施中,学习对象的这些优势和劣势我们都应通盘考虑。
4.本课程的媒体资源
  本课程主要采用四种教学主媒体和其他多种辅助媒体。主媒体即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录音教材和IP课件。文字教材是在教和学中贯穿始终的重要依据,是学习的尺度和标准。录音教材帮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理清知识思路和要点,减轻学习的难度。录像教材分为两部分,一是对本课程系统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建立较完整地知识体系。二是提供较新的信息,实施实例教学。各种教学媒体各有不同的教学功能,“各为必需、形成互补”。共同构成《学校管理心理学》课程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考”的体系,以便顺利完成《学校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此外,本课程还依据教学情况组织了充分的网上教学辅导,和及时的在线讨论和答疑。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1.建立本课程基本知识结构
  学生在学习心理学课程时会有一定难度,首先要使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构成和相对应的理论。二是对庞杂的国外理论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深入浅出的讲解。三是要适时地教给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思路和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的解释和梳理。
2.注重学习过程的指导
  本课程责任教师应根据中央电大学校管理心理课程组所提供的各种指导性教学文件,联系实际制定本地的实施性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确定本课程的主持教师和辅导教师,教师应介入本课程学习过程的诸环节,指导学生作好学习计划、倡导撰写读书笔记、按时完成形成性考核册规定的作业、展开自学、小组讨论,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解答学生的问题,实施个别辅导。
3.突出本课程的应用特点
  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它的应用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把握针对管理实际问题的教学,使学生所学理论能及时地与实际相联系。同时积极倡导并重视案例教学。本课程的案例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帮助理解理论的,这类案例针对性强,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可以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消化理论。另一类是针对实际应用的,也可以是综合应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这一类突出的是对理论的应用。
  三、本课程的学习模式建议
1.自主学习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文字教材,要清楚文字教材的结构、思路和学习方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各种学习材料,认真作好学习笔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的辅导时,应要求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文字教材,对文字教材应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进行学习,善于动脑筋,分析与概括教材的要点、重点,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要做到联系实际学会应用。
2.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必要补充,这一学习形式决不可少。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生必须参加小组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当地公共管理的一些实际情况制定小组讨论题目。鼓励学生已各种形式提出问题,为每个学生提供发言和交流的机会。通过研讨活跃学习气氛、扩展思维空间、提高学习效果。
3.利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
  为减轻学习难度,一定要充分利用录像教材、录音教材、作业册、期末复习指导、网络辅导等助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效果。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在认真分析文字教材、录像教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开展问题讨论,并进行案例教学。
4.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利用中央电大提供的网络环境和一切现代化手段(如信函、电话答疑、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电子信箱、IP课件等)进行学习,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自学能力。
  根据以上的主要学习模式,我们可以个体为单位将每阶段的学习进程作如下描述:
 
  四、本课程的助学资源
1.本课程的媒体资源
  (1)文字教材(约34万字)是学习的主教材、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认真学习文字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完成学业的重要途径。本文字教材为方便学生自学,将教学和导学合一,设计了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本章小结、练习与思考题、案例介绍。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清楚文字教材的结构、思路和学习方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模式。
  (2)录音教材9学时,是重要的助学教材。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媒体分配及功能,综合、科学地使用文字、录音、录像教材。同时理清知识要点、提示重点,减轻学生学习难度,强化自学、指导复习。
  (3)录像教材共15学时,其中3学时,分为6个专题:个性差异与管理;激励理论及其应用;教师心理与管理;群体心理与管理;领导理论及其应用;学校组织文化。分析重点理论,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促进操作和应用。同时学生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案例和问题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求,自主选择使用。另12学时是依据文字教材的知识串讲,主要是梳理知识框架、阐述重点理论、知识点和分析案例,其目的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考虑到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其资源建设上尽量提供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本课程学习媒体主要有:
  (4)形成性考核册:帮助学生资助学习并进行自我反馈,倡导学生撰写读书笔记,鼓励小组研讨,作业及练习。
  (5)IP课件:与录像教材相结合,以网络形式进行辅导、讲解。
2.学习支持服务的内容
  (1)提供本课程的各类指导性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等。
  (2)提供本课程的各类学习材料,主要是多种媒体教材。
  (3)提供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指导性意见和交流性信息,如开课前、后及其中间运用电大在线、有关课程教师的业务培训会等形式对学习过程各个环节进行教学管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交流;
  (4)本课程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负责进行监督、检查、评估以及期末考核工作。
  (5)本课程的主持教师:中央电大师范部闫平。
  联系电话:66490590;E-mail:yanping@crtvu.edu.cn
3.学习进度及方法提示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现将学习进度和相应的学习方法提示给大家,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参考使用。
学习内容    时间    助学媒体    助学手段
第一章    第1周    录音第1讲录像第1讲。    网络辅导1
第二章    第2-3周    录音第2讲、录像第2讲    网络辅导2
第三章    第4-5周    录音第3讲、录像第3--4讲    网络辅导3
第四章    第6-7周    录音第4讲、录像第5讲    网络辅导4
第五章    第8-9周    录音第5讲、录像第6--7讲    网络辅导5
第六章    第10-11周    录音第6讲、录像第8讲    网络辅导6
第七章    第12-13周    录音第7讲录像第9讲    网络辅导7
第八章    第14-15周    录音第8讲、录像第10—11讲    网络辅导8
第九章    第16-17周    录音第9讲、录像第12讲    网络辅导9 
复习         录像3学时(专题)     
五、本课程实践教学意见
  为强化本课程的应用性,及弥补心理学与我国学校管理实践结合不足的问题,我们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依据教学进度和相应的知识、理论关注学校管理心理中的相关问题。
1.开学初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对本课程的知识框架,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组成学习小组,确立小研究课题。
2.学生在选择有兴趣的课题后,可有目的地搜集材料,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析、研究自己身边的问题。
3.重视并积极推进案例教学,提高学生依据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教师要鼓励学生依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在所学理论的指导下,编写学校管理心理方面的案例。
4.当地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有侧重的调查、分析学校管理的实际问题,并撰写相应的分析报告。
  六、本课程教学中心组的建立和任务
  为加强本课程的教学管理与实施,发挥电大系统的合力,在本课程教学开始时,本课程教学中心组即自行组成,其成员构成和任务均遵照中央电大师范部教育管理专业教学研究中心组章程的有关规定执行。本课程中心组由电大系统内负责本课程的主持教师或责任教师组成,其主要任务有:
1. 以各种方式,加强对本课程教学信息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修改、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本课程教学的预期效果。充分利用本课程在线讨论,每周二、四必须上网交流。
2.研究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与改革;课程教材资源建设建设的检查、评估;教学实施情与相关信息反馈。
3.本课程学习过程的监控;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试和实践环节等相关问题研讨与实施。
4.本课程的学术交流和科研。本课程特别强调教学与研究的同步推进。具体研究课题、成果形式、操作方法、时间安排由各地教师在师资培训会上共同商拟。